学校主页| 我的图书馆 今天是 3月26日 星期一 内蒙古艺术学院图书馆欢迎您!
首页 > 核心期刊目录

《人民音乐》(月刊)2018年目录

发布时间:2018-06-07 15:05:28  作者:本站编辑  来源:本站原创  浏览次数:

《人民音乐》(月刊)2018年第六期目录

当代音乐家
春来遍是桃花水——刘锡津与华乐论坛作者:本刊记者  张萌
与赵砚臣老师聊天的日子——写在《二胡基础训练与理论指导》出版之际作者:靳学东
封面人物
创作研究·乐海撷英
当《奔月》的理想照见歌剧的现实——评联套歌剧《山海经》之《奔月》  作者:黄宗权
溯源创世回归本初——联套歌剧《山海经·奔月》主创访谈  作者:李明辉采访
现实题材歌剧印象——《马向阳下乡记》《呦呦鹿呜》《有爱才有家》述评  作者:傅显舟
激荡中的凝思作者:梁雷
表演艺术
诗情神韵顺理成章——在“蒋派二胡艺术传承系列活动”上的发言  作者:赵砚臣
从赵砚臣《二泉映月》的诠释谈阿炳演奏风格作者:马凌云
组建中国风格陶笛重奏乐团之问题探究  作者:赖达富
中国大提琴艺术的畅想曲——谈黄娃的大提琴中国之旅  作者:卜大炜
民族音乐
历史、现状与思考——“内蒙古科尔沁民歌协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科尔沁民歌学术论坛”会议综述作者:佟占文 刘婷婷
晋北鼓吹丧葬仪式用乐的传承现状与衍变作者:常芳 赵桂珍
音教园地
论回归“身体”的音乐教育作者:刘小红 朱玉江
跨学科视野下钢琴教育实践与理论的探索作者:张玎苑  白学海
乐海钩沉
桃李满园竞芳菲春秋日月耀光华——怀念恩师李光华先生作者:吴玉霞
深情的祭奠——怀念林中树  作者:谷鹏羽
音乐学探索
学术、科学“话语”及“话语权”刍议作者:秦序
环球采风
多样化传承方式在《合奏与编曲》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及其意义作者:王惠芹
时空观下的“十字交叉”结构思维体现——古拜杜丽娜《十字架上》结构研究作者:鄂  婧
武满彻《十一月的阶梯》音高组织研究作者:张  昕
书林漫步
于无声处听惊雷——《借音乐提问:梁雷音乐文论与作品评析》读后感作者:李鹏程
寻根溯源古音重现——评《龟兹乐器的历史流变及音响特性——以达玛沟三弦琵琶为例》作者:石娟  杜瑶


《人民音乐》(月刊)2018年第五期目录

· 当代音乐家
相遇相知几十年艺术相拥观经典——我和王国潼老师的音乐情缘    作者:周成龙
筚路蓝缕多晚达壮丽狮城谱华乐——记新加坡华裔作曲家罗伟伦    作者:杨柳成
· 创作研究·乐海撷英
国乐佳作光彩四溢——王丹红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《永远的山丹丹》的“人格之声”    作者:乔建中
“中国一东盟音乐周”中国作品刍议——以民族音乐素材使用的创新为例    作者:刘  睿
从音舞诗画《木卡姆印象》看西部主题剧场音乐的创作导向    作者:代晓蓉
敲击的意韵——评瞿小松歌剧作品中打击乐器的创作    作者:罗四洪
孤独的吟唱——听温德青唢呐协奏曲《痕迹之四》    作者:刘  青
弦吟中的光影——评秦文琛室内乐《太阳的影子Ⅳ》    作者:刘雨矽
民乐的春天——有感新组合、新声音,中国新时代民族器乐室内乐作品展演    作者:高佳佳
· 表演艺术
弦音回响岁月峥嵘——王国潼八十华诞“岁月回响”音乐会听后感    作者:司冰琳
星火燎原革命精神永相传——评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参演剧目《星星之火》    作者:赵德山
中国歌剧民族性的现代呈现及其创作走向——第二届北大歌剧论坛综述    作者:颜铁军  王彦华
薪火传承为民编创——全国第四届合唱编创班述评    作者:袁  凯
· 乐海钩沉
高芝兰的声乐教学艺术探究    作者:陈岭 常晓玲
和声学创新教学模式的最早尝试——重温陈洪的《对位化和声学》    作者:陈鸿铎
让历史观照未来让怀念永驻心间——纪念陈洪先110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综述    作者:魏雨薇
陈洪学术精要    作者:李岩
也谈“第一部《中国音乐史》”    作者:吴昊
· 音教园地
中国音乐史教学中的“接通”探索    作者:钱慧
· 民族音乐
官民互动礼俗兼具——高碑店义店村“冰雹会”祭礼仪式用乐的考察    作者:常江涛
· 社会音乐生活
流行音乐编曲  “老歌”换“新颜”的魔术之手——以歌唱竞技节目《歌手》为例    作者:任佳
· 环球采风
中国新音乐:追寻美妙的声音——“中国当代音乐中的理论与实战:中美交叉视角”学术研讨会综述    作者:钱仁平 徐越北
创造精神和艺术理念的传递——第十届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国际室内乐音乐节综述    作者:盛  汉
守望秩序的革命者——斯特拉文斯基对自由与秩序慨念对立性的解决    作者:邵丹  王宏宇
· 书林漫步
戏曲作曲、民族作曲及其他——刘正维先生《戏曲作曲新理念》读后    作者:蔡际洲


《人民音乐》(月刊)2018年第四期目录

· 当代音乐家
我和喜儿 作者:彭丽媛
· 专稿
倾听两会音乐界代表的声音  作者:本刊特约
深耕生活沃土精品回报人民——中国文联十届三次全委会大会交流发言作者:韩新安
· 创作研究·乐海撷英
返璞归真,聆听声音之美——陈晓勇音乐语言风格的形成与衍变作者:姜  音
平行交叉汇流——关于当代中国音乐创作的思考   作者:陈晓勇
· 表演艺术
天使之声——杨鸿年指挥艺术浅议作者:陶思炎
生活叙事:“敞开”和“共情”的民俗研究作者:赵越胜
在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精神指导下继续前行——第三届中国歌剧节述评   作者:蒋力
投向传统亦是创新——汝艺“孙文明作品专场音乐会”述评 作者:白晓炜
· 音教园地
音乐的听与美学的说——由音乐美学教学问题倒逼学科本体  作者:韩锺恩
对“差异化”意识的重视——从西方“后现代主义”特性引发的对中国西方音乐史专业教学的思考作者:潘  澜
聚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助力音乐教育教学改革——“高等学校音乐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”述评作者:高洁
全球视阈的中国视唱练耳学科回眸反思与发展愿景  作者:张玉榛
钢琴教育学科的勃兴——“首届国际钢琴教学法学术周”述评及其他作者:代百生
· 乐海钩沉
朱践耳:实现了“交响梦”的作曲大师   作者:黄晓和
中华乐文化传统之礼乐一脉的当下传承与消解  作者:项  阳
上海“孤岛”时期俄罗斯芭蕾舞团的舞剧演出  作者:留生
· 音乐学探索
“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”的概念、构成及建设  作者:杜亚雄
网络与数字时代的《中国音乐年鉴》——写在《中国音乐年鉴》创刊30周年之际作者:冯卓慧
新视野新方法新认识——音乐与舞蹈交叉学科理论研讨会述评  作者:陈金凤
“释译”——“动态翻译对等”理论在音乐文献翻译中的应用   作者:郐毅
· 环球采风
钟万石而可撞——日本浜松市乐器博物馆参观琐记   作者:张振涛
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响起中国声音——记2018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家新作品世界首演音乐会作者:刘红柱
当代中国:一场中国作曲家的盛典——写在美国茱莉亚学院“聚焦! 2018”音乐节之后作者:李淑琴


    《人民音乐》(月刊)2018年第三期目录

· 当代音乐家


飞翔吧.高歌吧,银铃的燕子——记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孙家馨    

作者:蒲方

乌向枝头催笛韵  梅丛花外度箫声——张维良笛箫艺术人生    

作者:余峰

· 创作研究·乐海撷英


敦煌古谱的当代新生——评孔志轩的琵琶与中乐团协奏曲《幻想伎乐天》    

作者:张璇

岭南盈韵星海风华——“岭南梦·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交响作品音乐会”述评    

作者:王珂琳

吕其明交响组曲《使命》创作谈    

作者:许凤 朱天纬

民族室内乐《德音》的音乐创新及其美学思考    

作者:马英俊

· 表演艺术


源远流方长根深新亦久——评雷佳民族民间歌曲专场音乐会    

作者:黄宗权

学科寻根创新——民族民间歌曲专场音乐会学术研讨会综述    

作者:田艺苗  吴哲

探索中华传统文化语境中的海峡两岸国乐元素整合之路——谈台湾琴园国乐团《李蕃传奇》的艺术内涵    

作者:黄妙秋

· 民族音乐


“唱弦”考释    

作者:林晨

音乐技术理论体系的完整建设是构建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基础    

作者:周青青

· 乐海钩沉


乐器制作工匠大师——吕伟康    

作者:薛德卿

续修文化长城的“集成代”——关于河北省民族音乐集成工作者群体的思考    

作者:胡小满

寻绎曲海觅珍藏——《中国曲艺音乐集成·河北卷》编卷琐忆    

作者:江玉亭

“改造说书”——延安文艺座谈会对陕北说书的影响    

作者:关意宁

元中期以来礼乐户分布范围的拓展    

作者:张咏春

从《乐理大意》到《和声略意》——论曾志忞对西方音乐理论在我国传播的贡献    

作者:唐吴琼  陈林

· 音乐学探索


关于音乐理论普适性特征的一点认识——以曲式结构的普遍原则为例    

作者:吴春福

欧陆人文哲学语境的民族音乐学——马克斯·皮特·鲍曼讲座的解读    

作者:管建华

风格史一断代史 现代性一后现代——西方音乐历史编撰学若干问题的讨论    

作者:姚亚平

· 社会音乐生活


民谣与诗——中国当代城市民谣之文化透视    

作者:郭鹏

边界,当音乐遇上互联网——2017“丰子恺”杯第二届世界互联网音乐大赛综述    

作者:欧阳鑫勃  吴红非

· 环球采风


专业音乐教育的历史与展望——哥本哈根全球音乐学院院长专业音乐教育研讨会    

作者:齐洁

甘美兰乐谱的发展历史与启示    

作者:詹碧金

· 书林漫步


中澳民族音乐学界交流往事回眸——为喻辉《数字时代的东方音乐》作序

作者:[澳大利亚]斯蒂芬·怀尔德 王芳译

   

     

《人民音乐》(月刊)2018年第二期目录

· 当代音乐家


艺海相伴伉俪情深——解读王秉锐、赵碧璇教授的教学之路    作者:臧海萍

· 创作研究乐海撷英


郭文景与大歌剧《骆驼祥子》    作者:李吉提
管弦新韵绘丝路——论五部管弦乐新作之创作特色    作者:安鲁新

· 表演艺术


奉献卓越中乐追求至高境界——香港中乐团建团四十周年感言    作者:乔建中
北方女子民歌合唱团的2017    作者:蒋力
唤醒创作激情放飞创新思维——全国首届“即兴演奏艺术”专题研讨会述评    作者:刘  欣
行走于流行与交响之问——“鹰交响”及其由此引发的文化思考    作者:麦  琼
全景式打击乐世界拼图——第九届台湾国际打击乐节及大赛后记    作者:周凡夫
论中国歌剧人物的二度创作——析《大汉苏武》《方志敏》中男高音角色的塑造    作者:薛皓垠

· 民族音乐


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理论与方法刍议    作者:傅利民
传承与衍变:河北十番乐音乐研究    作者:崔晓娜
大美国乐长春壮阔文化情怀——2017“国乐长春”艺术节综述    作者:刘  畅

· 音教园地


东盟音乐与广西本土音乐特色教学的当代表述——2017中国东盟音乐周“印尼甘美兰&广西民歌展示专场音乐会”观后    作者:蒋燮 刘玲玲
普通高校专业音乐教育学科发展相关思考    作者:蔡梦

· 乐海钩沉


在华俄籍犹太小提琴家特拉赫金贝尔格    作者:刘畅  高原

· 音乐学探索


简论中国传统音乐表演美学理论话语体系构建    作者:杨和平
音乐与性别——第九届IcTM国际传统音乐学会研讨会述评    作者:曲舒文
佛教文献《禅门日诵》中的音声    作者:张鑫
同性恋音乐批评    作者:宋方方

· 环球采风


新时期世界民族音乐研究的新进展——中国世界民族音乐学会第六届年会综述    作者:杨  静
论肖邦叙事曲体裁的悲剧——戏剧性及其叙事意义    作者:盛汉

· 社会音乐生活


不忘童心履故知新——《儿童音乐》沿革与思考    作者:刘京

· 书林漫步


“柯达伊教学法”中国化的里程碑    作者:陈烨
音乐遭遇贩卖的历史“厚描”寻绎——评大卫  伊斯曼《贩卖音乐:美国音乐的商业进化》    作者:胡燕春
纤徐要渺言制曲  雍容和易话分析——评贾达群的《作曲与分析》(音乐结构:形态、构态、对位以及二元性)    作者:王安潮

   

《人民音乐》(月刊)2018年第一期目录


· 当代音乐家


男低音的高度——李晓良的歌剧之旅及其启示    作者:王坤彤
红河生明月  彩云舞妙音——白族女作曲家李沧桑印象    作者:陈志音

· 创作研究·乐海撷英


在后“民族性”语境中说自己——听温德青管弦乐作品集《上海开篇》  作者:李明月
歌剧《赌命》在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上演    作者:[瑞士]谢乐
小议“四两拨千斤”——听“中国序曲——中国交响作品音乐会”有感    作者:刘  健
秋曰奏鸣曲——记2017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  作者:[法]皮埃尔·利高迪耶  杨埏埏译

· 表演艺术


20世纪下半叶琵琶音色的重构与开拓——以王范地、刘德海的艺术实践及其理论著述为例    作者:杨婷婷
一种布尔乔亚的审慎魅力    作者:代博
传世经典的时髦“涅槃”——评国家大剧院版《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》    作者:康  啸

· 音教园地


实事求是回归原貌——记西方现代音乐史教学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初始阶段    作者:钟子林
工具与批判——实践论与价值论意义上的高校音乐美学课程观念变革    作者:吴  海

· 乐海钩沉


《拥军花鼓》曲调来源的13述新材料    作者:萧萍

· 音乐学探索


话语类分与学科范畴并及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问题讨论    作者:韩锺恩
浅谈“意向性”在音乐美学中的使用    作者:吴洁丽
东亚音乐史研究的多维视野——2017年东亚音乐史国际高层论坛叙事    作者:朱奕亭  朱咏北
乐以显道——庄子乐论新阐    作者:邹洁

· 环球采风


现代音乐永远的夏天——马来西亚第三届“音桥当代音乐节”之热效应    作者:邹向平
杰尼索夫的协奏曲创作    作者:李文思
坚守理想勇于革新——俄罗斯作曲家杰尼索夫创作慨述    作者:邵晓勇
何所似?何所由?——斯特拉文斯基《婚礼》中钟声的解读    作者:王慧姝

· 书林漫步


高校“非遗”教学实践的新成果——程天健新著《西安鼓乐概论》述评    作者:乔建中
以音之名读国乐千秋  以乐之声赏华夏风采——读张振涛“燃烧的琴弦:中国音乐家的成才之路》有感    作者:谭雅旎
音乐史写作的新境界——塔鲁斯金《牛津西方音乐史》的治史方法    作者:张继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