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美术与设计》(南京艺术学院学报)(双月刊)2018年目录
发布时间:2018-06-07 09:12:26 作者:本站编辑 来源: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:
《美术与设计》(南京艺术学院学报)(双月刊)2018年第二期目录 | |
· 艺术史与艺术考古 | |
重读《重为华山图序》 | 作者:彭锋 |
马家窑类型舞蹈纹彩陶纹饰另解 | 作者:张朋川 |
中国第一本花卉画专著《小山画谱》解读与批评 | 作者:孔六庆 |
明代绘画专史研究 | 作者:耿明松 |
“江南传统”的形成与董源地位的奠立 | 作者:吴湘 |
晚清民国魏碑书法的四变及其原委 | 作者:刘英尧 |
清末日本外销中国陶瓷器述评 | 作者:王格格 |
· 宗教艺术研究 | |
云冈第9窟后室明窗东西侧壁神祗尊格考 | 作者:张聪 耿剑 |
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北齐弟子立像考略 | 作者:刘洪彩 |
· 理论与批评 | |
保护·传承·创新·衍生——传统工艺保护与发展路径 | 作者:潘鲁生 |
“穷人”的知识:论原住民文化艺术所有权 | 作者:罗易扉 |
画者,文之极也:中国文人画概念的历史变迁 | 作者:苏金成 沈山 |
温字编号考——兼论元秘书监图籍庋藏关防与收储流程 | 作者:李万康 |
行为学视野中明清小说版刻插图的园林活动场景研究 | 作者:邰杰 周武忠 |
从“梦境叙事”到“梦境制造” | 作者:占跃海 |
画中之羊与苏武之象:从陈洪绶的两件《苏李泣别图》说起 | 作者:施绮 |
模仿、繁衍、再生——清末民初至二十世纪中期《春牛图》年画的不同类型及其演变 | 作者:曲艺 |
其命惟新:张聿光与早期海派舞台美术革新研究 | 作者:蒋英 徐晓芳 |
字与画的嬗变——从鸟虫书到花鸟字的演变研究 | 作者:陈原川 |
· 美学与艺术学研究 | |
从“如画”到“复兴如画”:自然“看”法中的现代设计反思 | 作者:朱金华 |
校准手(工)艺:美学与社会意义双重维度的批判思考 | 作者:吴维忆 |
论造物学视阈下艺术设计研究的新理念 | 作者:兰芳 |
机械复制技术影响下视觉叙事的复兴 | 作者:马全福 |
中国画隐士形象的审美形态 | 作者:李清振 石天锐 |
宋代书论“气”审美范畴发微 | 作者:刘禹鹏 |
20世纪上半叶西方装饰艺术中的中国审美趣味 | 作者:赵成清 |
·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| |
论水族妇女服饰由裙装至裤装的变化与动因 | 作者:卞向阳 马晨曲 |
· 书评 | |
中国现代之美术史的开山之作——姜丹书《美术史》的意义 | 作者:穆瑞凤 |
艺术化的理想——读张道一先生的《吉祥文化论》 | 作者:卢世主 舒利香 |
· 艺术教学与管理 | |
作为分水岭的1945:二战后西方设计教育理念的转变 | 作者:刘华年 |
图像与文本转译的跨文化教学实验:课题、方法与反思 | 作者:边千慧 吕晓雯 |
民国江苏省立乡村师范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 | 作者:洪霞 |
以模型操作辅助空间设计——“空间的使命”教学工作坊实践 | 作者:汤子磬 |
· 艺术创作与实践 | |
绘画原则与回归——浅淡现代绘画的传统 | 作者:管朴学 |
儿童家具设计研究及创新方法 | 作者:张楠 关惠元 |
湖北当代水彩画意象文化探析 | 作者:杨帆 |
基于三维打印技术的材料动画片创作革新与发展前景 | 作者:余天亮 |
乡村性设计语汇的景观表达 | 作者:孙彦斐 唐晓岚 刘思源 |
· 本期名家 | |
观念与技术——读陈琦的版画 | 作者:刘伟冬 |
印痕与复数——当代版画本体的再认识 | 作者:陈琦 |
彩色图版 | |
陈琦版画作品 |
《美术与设计》(南京艺术学院学报)(双月刊)2018年第一期目录 | |
· 理论与批评 | |
基于“创新设计”的国家设计竞争力评价研究 | 作者:娄永琪 姜晨 菡徐江 |
共同体建设与中国设计的未来 | 作者:李立新 |
王维《辋川图》的释读和启示 | 作者:杨娜 |
《避暑宫图》时代屙性再探 | 作者:李思洋 |
身世之谜与流传缺位:顾园《丹山纪行图》研究 | 作者:姜永帅 |
· 艺术史与艺术考古 | |
中国图案艺术综述 | 作者:张抒 |
夏商周陶器与青铜器设计艺术关系探析 | 作者:张卉 |
曹魏美术的新视野——西朱村大墓出土琥珀童予骑羊像的意义探讨 | 作者:朱浒 |
明清鼎革之际文人画家的丧乱遣怀——以王箍、王时敏等的太仓文人交游圈为例 | 作者:李安源 |
论抗战时期延安设计师的类型及其批评思想 | 作者:黄厚石 |
浅析1700—1840年间英国的中国风格设计 | 作者:蒋茜 |
· 宗教艺术研究 | |
南京栖霞山新发现的“江总残碑”及相关问题 | 作者:费泳 |
邓峪石塔的塔身四面造像研究 | 作者:于向东 |
敦煌隋至盛唐壁画中的“山水之变” | 作者:张建宇 |
塑绘与装饰——基于澳门寺庙教堂的雕刻工艺风格流变考 | 作者:顾跃 |
· 美学与艺术学研究 | |
论设计研究的“学科间性” | 作者:祝帅 |
新媒体艺术研究范式的本体性研究 | 作者:马晓翔 |
视觉转向中的民俗学图像研究——以北宋风俗画《金明池争标图》为例 | 作者:雷天来 |
深层自我的唤醒——论美术馆中的审美体验 | 作者:山凌 |
·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| |
我国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类型分析及经验启示 | 作者:文卫民 邹文兵 林昆范 |
历史街区保护更新中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——以广州沙面西洋建筑景观为中心 | 作者:余冠臻 郭林林 |
多元祭祀与礼俗互动:明清杨家埠家堂画特点探析 | 作者:龙圣 |
文化·城市与手工艺的共生——西雅图奇胡利玻璃艺术花园 | 作者:臧小戈 |
· 艺术教学与管理 | |
精神与实践:美国工业设计高等教育形成的历史 | 作者:柳沙 王津 |
“广种博收”与“一门深入”并行的美国爱荷华大学本科艺术教育体制现状研究 | 作者:满芊何 |
焦虑与反思——德国当前高等艺术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| 作者:范英豪 |
“设计研究”视域下的研究型设计教学探索 | 作者:詹和平 |
对艺术院校研究生推免工作机制改革的探讨 | 作者:嵇凤云 |
AHP与ToPsIs在艺术类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——基于某综合性艺术类高校实证研究 | 作者:缪晓慧 |
· 艺术创作与实践 | |
布白匀称——汉字设计布白调整方法研究 | 作者:艳高腾 |
“孤品设计”的历史渊薮与当代价值 | 作者:东志奎 |
设计艺术中CMF:的创意策略与方法 | 作者:左恒峰 |
展示空间设计中对于科技展项的“选”与“择”的再思考 | 作者:李待宾 张露 |
· 本期名家 | |
吴维佳的作品 | 作者:苏天赐 |
这才是绘画 | 作者:刘伟冬 |
绘画的本能 | 作者:包林 |
聊聊维佳兄的画 | 作者:朱新建 |
盲龟浮木/我说画 | 作者:吴维佳 |
彩色图版 | 吴维佳作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