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世界美术》(季刊)2019年目录
发布时间:2020-05-21 15:39:56 作者:本站编辑 来源: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:
《世界美术》(季刊)2019年第四期目录 | |
| 欧洲反形式主义艺术 | |
| 《T1963-R6》 | 作者:汉斯·哈同 |
| 展览与思潮 | |
| 虚空之域——安尼施·卡普尔的非物质叙事 | 作者:张译之 |
| 当代艺术与技术 | |
| 技术伦理:当代艺术视野中的一个论题 | 作者:赵炎 |
| 当代艺术与艺术家 | |
| 奥利·埃普:孩子,及时行乐 | 作者:克里斯汀·法尔;冀枞 |
| 特蕾莎·克罗马迪克:在她的空间里优雅 | 作者:克里斯汀法尔;薛菁 |
| 神性显现的瞬间:丽莎·希巴赫 | 作者:乔纳森·古德曼;李恩多 |
| 朱利安·施纳贝尔:画家、导演和编剧 | 作者:格温·维泰洛;周焕焕 |
| 线性结构的探索——伊丽莎白·特克的大理石雕塑 | 作者:鹿镭 |
| 监控的艺术:关于两个艺术项目的探讨 | 作者:赵诗佳 |
| 视觉文化研究 | |
| 视觉行动主义——当代视觉文化中的一种新的视觉实践形态 | 作者:王馨 |
| 批评理论与观点 | |
| 图像,语言 | 作者:乔治·迪迪-于贝尔曼;姜雪阳 |
| 现代主义绘画与形式批评 | 作者:迈克尔·弗雷德;朱橙 |
| 纽约知识分子的前卫艺术观念 | 作者:缪斯 |
| 影像与观念 | |
| 照片与化石 | 作者:瓦尔特·本·米歇尔斯;初枢昊 |
| 视觉前沿 | |
| 未来的飞行 | 作者:杰奎琳·克恩;佟季阳 |
| 数码媒体与观众体验——以V&A博物馆为例 | 作者:孙媛媛 |
| 埃克·施密特——乌菲齐美术馆的新领导者 | 作者:托马斯·马克斯;郭浩南 |
| 史与论 | |
| 三种不同的世界艺术史教学 | 作者:朱青生 |
| 不可见之美——欧洲反形式主义艺术 | 作者:邵亦杨 |
| 财富、美德与荣誉——意大利文艺复兴壁式墓的风格演变及其意义 | 作者:沈莹;胡月 |
| 布鲁内莱斯基与胖木雕匠:透视的人类学实验与作为细木镶嵌的图画范式 | 作者:弗里德里希·特查·巴赫;彭筠 |
| 艺术的任务 | 作者:克利斯托夫·P·霍伊尔;刘海平 |
| 图像的宝库 | 作者:玛蒂娜·达马托;初伊洵 |
| 至上主义·34幅素描 | 作者:卡·马列维奇;刘士滢 |
| 《致心爱太阳的交响乐》 | 作者:安尼施·卡普尔 |
| 《法律与恩典》 | 作者:老卢卡斯·克拉纳赫 |
《世界美术》(季刊)2019年第三期目录 | |
| • 展览与思潮 | |
| 艺术的游牧 | 作者:李京泽 |
| 别无他处——2019年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纵览 | 作者:吴晶莹 |
| 关于雷安德罗·埃利希的“迷宫叙事” | 作者:马天婵 |
| • 当代艺术与艺术家 | |
| 反纪念碑的艺术——吉米·达勒姆的装置作品 | 作者:张新文 |
| 观念之后——体制批判的三次浪潮 | 作者:李贝壳 |
| “一种超级的虚构”——卡罗尔·波维的拼贴雕塑 | 作者:张璞 |
| 遗失之物 | 作者:艾米莉·贝卡通;李卓娟/译 |
| 离经叛道的现代主义——对话安娜·玛利亚·塔瓦雷斯 | 作者:玛利亚·卡洛琳娜·保罗;贾浅烦/译 |
| • 批评理论与观点 | |
| 左派艺术史的终结 | 作者:T·J·克拉克;易英/译 |
| 新自由主义的反文化逻辑 | 作者:大卫·汉考克;戴陆/译 |
| 走向异质性:洛杉矶与洛杉矶学派 | 作者:姚俊 |
| • 影像与观念 | |
| 摄影理论简史 | 作者:萨比娜·T·克里布尔;初枢昊/译 |
| • 史与论 | |
| 毕加索在中国:一个传奇艺术家的接受、批评与认同 | 作者:吴雪杉 |
| 图像之后——迪金的摄影与培根的肖像创作 | 作者:王琰 |
| “气韵生动”与“游牧艺术”——德勒兹眼中的中国艺术与理论 | 作者:张晨 |
| 1962年MoMA波普艺术研讨会的交锋——美国波普艺术的崛起与纽约批评界的反应 | 作者:缪斯 |
| 日常生活的场景?关于17世纪荷兰风俗绘画的思考 | 作者:昆汀·布韦洛特;贾慧明/译 |
| 提埃波罗与卡米尼兄弟会的艺术赞助 | 作者:刘小庸 |
《世界美术》(季刊)2019年第二期目录 | |
| • 当代艺术与技术 | |
| 开源:从过去到未来的媒体艺术 | 作者:刘恪 |
| 沉浸体验中的本体感觉 | 作者:赵宏伟 |
| 数字虚拟访客 | 作者:胡祎祺 |
| • 当代艺术与艺术家 | |
| 路易斯·布尔茹瓦:性别、符号化与身份建构过程的再思考 | 作者:赵炎 |
| 卡拉·沃克的哀悼剧 | 作者:艾米·K·哈姆林;孟春艳/译 |
| 想象的地理学家 | 作者:伊丽莎白·潘多尔菲;初枢昊/译 |
| 艾米·卡特勒:拒绝虚饰 | 作者:克莉丝汀·法尔;刘小庸/译 |
| 引力之重——玛蒂尔德·鲁塞尔访谈 | 作者:迈克尔·埃米;吴桐/译 |
| • 影像与观念 | |
| 景观与监视:托马斯·鲁夫的观念摄影 | 作者:朱橙 |
| 摄影中关于疾病主题的表现 | 作者:周岚 |
| 具体摄影:在光学图像和数字图像之间 | 作者:戈特弗莱德·贾格;陈旷地/译 |
| • 视觉文化研究 | |
| 视觉分析与意识形态——米克·巴尔艺术史学的符号叙事研究 | 作者:段炼 |
| 通过身体获得的新认知:欧洲十六世纪晚期至十七世纪出现的“机械图解手册” | 作者:陆骐 |
| • 史与论 | |
| 作为记忆图像的《不可见的物》——兼论阐释早期贾科梅蒂的方式 | 作者:张颖 |
| 永恒与当下——以雷诺兹和庚斯博罗的肖像画创作为例 | 作者:戴璐 |
| 达维特/马拉:1794年自画像 | 作者:迈克尔·弗雷德;孙峥/译 |
| 后波洛克时期现代主义的典范如何背叛了格林伯格 | 作者:托马斯·克洛;蒋苇/译 |
| 反透视(三) | 作者:帕·亚·弗罗连斯基;于润生/译 |
| 永不终结的故事 | 作者:蒂姆·史密斯·莱恩;杨声丹/译 |
| 图绘异象与希尔德加德的神学思想 | 作者:陈云海 |
《世界美术》(季刊)2019年第一期目录 | |
| • 当代艺术与艺术家 | |
| 连接的线 | 作者:丽贝卡·迪明·科克伦;桑雨\译 |
| 爱丽丝·艾科克的能量系统 | 作者:克里斯蒂娜·菲利波内;谢璞玉\译 |
| 激进几何学 | 作者:克里斯托弗·特纳;鲁宁\译 |
| 构建之中——与荷姆莉·博达的对谈 | 作者:齐特拉·巴尔萨博玛密娅;程辰\译 |
| 制造透明——对话内奥米·坎贝尔 | 作者:乔纳森·古德曼;胡祎祺\译 |
| 莫琳·加拉斯 | 作者:萨姆·科曼;张锐\译 |
| • 视觉文化研究 | |
| 疏离正典:视觉艺术中的Grotesque | 作者:吴雪杉 |
| 个性的微光:弗兰茨·克萨菲尔·梅塞施密特的怪诞雕塑 | 作者:贺询 |
| 幽灵、类人、幻像:亚洲影像艺术中的自我反射 | 作者:董冰峰 |
| 学科间性与视觉文化 | 作者:W.J.T米切尔;朱橙\译 |
| 《新大众》和约翰·里德俱乐部艺术家(1926-1936):观念、主题与风格之衍变 | 作者:维吉尼亚·哈格尔施泰因·玛夸特;吴晶莹\译 |
| • 设计批评 | |
| 反抗纳粹的愚蠢——一个永存的观念? | 作者:帕特里克·罗斯勒;庞莉\译 |
| • 史与论 | |
| 19世纪北欧的民族浪漫主义风景画 | 作者:孟宪平 |
| 重新定义策展人——论作为艺术家的策展人 | 作者:郑旋 |
| 韩国单色画的哲学思想探究 | 作者:金玺美 |
| 反透视(二) | 作者:帕·亚·弗罗连斯基;于润生\译 |
| 巴黎的衰落 | 作者:哈罗德·罗森伯格;范晓楠\译 |
| 凝结未来 | 作者:罗莎琳德·马克韦尔;马天婵\译 |
| 格兰特·伍德的奔骑 | 作者:莎拉·E.芬森;李恩多\译 |
